不运动的前二十几年
和大多数普通中国女孩一样,没有人激发我的运动兴趣,没有人要求我去运动,也没有人能够和我一起运动。于是,一直在2024年7月以前,我都是个不运动且讨厌运动的人。我的运动量只有小学的广播体操、中学的跑操(还会被我尝试翘掉)、体育课偶尔的活动、小时候学过游泳、为了长高上过一个假期的篮球课、为了减肥跳过一两个星期操,以及日常走路。恰好我不需要中考,高考也不考体育ß,更是没有相关练习。所以,在刚开始想要运动的时候,我还蛮无措的。不知道该做什么运动,不习惯关注自己的身体,还很纠结别人关注我的身体。
那么转变发生在
也是非常常规的路径:如果一个人突然决定运动,那一定是身体出了问题。那时候在社媒看到许多对多囊危害的讨论,比如子宫肌瘤和糖尿病,于是我觉得我应该去确诊一下。这事儿其实毫不意外,因为我月经量少不规律、脸上出油长痘严重、毛发旺盛、有点胖。做了一系列血检和糖耐,最后结果就是很符合啦,也有胰岛素抵抗。我觉得多囊不多囊其实无所谓,主要还是预防糖尿病,那么重点就是减肥啦。再加上看了一些关于健康的书和视频,发现不运动的危害真的很大,甚至比抽烟还大——所以真的要开始运动了。期间逼迫自己做过一些运动,也想尽办法克服运动阻力,也失败过很多次,还诞生了很多关于运动的大思考,最后发现,那些思考和方法论都是屁话,当我习惯运动,那么我就会去运动了。
具体做了些什么呢
刚开始体力非常差,散个步就能飙心率,于是主要就是散步以及在跑步机上走路或者爬个小坡。那个时候,也非常自然地对健身房非常胆怯,去一次要做好久的心理建设,但还是逼迫自己去了,并让自己将注意力放在平板上假装自己只是换个地方学习….很奇怪吧?不运动的人很容易对运动这件事感到羞耻啊。但习惯之后就好了,大多数人都不是从小运动,而是有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鸽就鸽一周是必然的。
八月份的时候在校园论坛看到泰拳广告,是一个教练每周偷渡进学校,用学校的跆拳道室教课,还蛮方便的,价格也不贵,于是我就决定尝试一下。鉴于我时常暴躁,这应该是蛮适合我的运动。非常幸运,这个教练非常supportive,直来直去,也不对人的运动能力或者身体状况作评价,整个体验非常好。他的授课风格非常泰式(当然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),一开始就是互打互防,比较少纠动作细节,每节课都让我非常爽。他的训练模式也非常有效,起码我的体能突飞猛进,力量应该也大幅增长。
自此,运动量就是每周一两次泰拳,中途断了两个月,到五月份一共上了30节课。五月之后回家,想保持运动,于是一边找了家拳馆一边开始骑自行车。那家拳馆的教练应该是体制内出身,文化水平高一点,沟通顺畅很多,拳法步伐抠得比较细,专项训练看上去比较科学,但没机会对打,而且蛮贵。自行车是看网飞的环法纪录片看得有点心动,就入了辆平把公路休闲骑骑。目前运动欲蓬勃,想探索点便宜方便的新运动,但还不知道尝试什么。想攀岩(啊这就是社交媒体的影响),但家附近没有合适的馆,而且成本也有点高。
最近的关注点转变
最近膝盖有点不舒服,这说明我是真的在运动了….好吧。由此开始关注一些身体上的问题,比如脚踝不稳定、骨盆前倾、力量不均匀等等,有在尝试自我调整。 以前会避开在晚上运动,因为我睡眠不是很好,可能皮质醇高吧。现在心态不错,再加上盘算了一下以后可能只有晚上有时间动,所以想尝试一下——反正我熬夜的习惯改不过来,也不过就是多伤点身。下学期想好好上课,或许我的生活习惯又将迎来大改变,在此之前先多尝试多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吧。
展开一点期望!
希望我真的已经有了运动习惯,希望能多打拳多骑车多跑步多游泳多打球多训练多瑜伽,反正无论做什么一直在做就好。这篇其实六月就在写了,但一直拖着,可以看出有些虎头蛇尾。希望过个一年半载能有进程(2)。